一年一度的審計報告再次成為輿論焦點,歷年審計報告中的焦點-金融系統尤其引人關注。但記者發現,除了此前已經陸續曝光的四大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違規情況披露較為詳細外,2004年成為審計重點的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保監會的審計結果均被淡化,去年重點審計的四大國有銀行之中國農業銀行據稱因審計尚未結束,只字未提。
值此金融監管與改革關鍵時刻,“審計風暴”對金融審計結果的“弱處理”耐人尋味。
弱化金融監管審計
在今年的審計報告中,對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的違規、違法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披露。違規剝離和收購不良資產、違規低價處置不良資產和財務管理混亂是報告揭露的資產管理公司“三大問題”;審計出各類違規和不規范問題資金715.49億元,發現案件線索38件、涉案資金67億元。
與此形成對照的是,曾經廣受關注的三大金融監管部門-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保監會的審計結果均被弱處理。
其中涉及人行的部分僅寥寥100多字:“目前,財政部對人民銀行的預算管理采取核定基本支出、項目支出、其他支出指標,由其在收入中直接坐支的辦法,導致人民銀行的財務收支均未在中央預算收支中體現,且人均基本支出水平過高,既影響中央預算的完整,也不利于人大、政府的監督和管理。”
而作為2005年金融審計重頭戲的銀監會、保監會的審計結果在審計報告中沒有出現,不禁令人聯想一度被廣泛關注的證監會審計半途而廢。記者聯系銀監會相關人士,對于本次報告未披露銀監會審計結果的原因,“不方便透露”,該人士表示。
“金融審計是有難度的。”一位業內資深人士分析,“銀監會向銀行、保監會向保險公司收取管理費用,以及保險公司向保監會交納保險保障基金等等,在業界、監管機構和相關部委之間有過討論,但至今沒有定性。這些資金的收取、使用和管理還處在摸索過程中,該不該披露,何時披露,都不好說。”
農行審計尚未結束?
“縱觀最近幾年暴露出的金融領域腐敗案件,大都是審計署直接審查的結果。”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副所長趙錫軍教授的論斷并不武斷。公眾對此前審計暴露出工行、建行、交行的重大案件還記憶猶新,去年,一向被認為四大國有銀行中資產質量最差、包袱最重的農行進入審計視野,關注銀行業的各方人士都期望通過審計結果了解農行較為真實的管理狀況。
但中國農業銀行的審計結果沒有公開。
責農業銀行改制方案制定的農行政研室人士對記者表示,我們是被審計單位,是否報告我們決定不了;農行會計部人士則告訴記者,現在審計署的審計還沒有最終結束,所以可報可不報。記者聯系審計署金融司一位負責審計農行的官員,該官員表示,這個階段我們不能對審計報告發表評論。
人民銀行研究生部一位專家介紹說,目前,農行不良貸款率高達27%以上,遠遠高過中、建兩行,居四大國有銀行之首,因此農行的問題一點也不會比工行等少。
去年審計署曾曝光中國人壽造假案件,盡管問題發生在中國人壽拆分、海外上市之前,但仍導致美國投資者起訴中國人壽。當時部分市場人士認為審計署不該“家丑外揚”,特別涉及海外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更要慎重。“那時候審計署壓力挺大的”,一位審計署官員說。有業內人士據此猜測,是否為了確保農行股改順利推進,不在市場上造成負面影響,審計署有意放農行一馬?
- 發表評論
- 我要糾錯